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强化执政效能

发布者:党群工作部发布时间:2020-03-09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满意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一次在重要的历史交汇点,召开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全会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制度成就,作出了重大制度安排与工作部署,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基石,形成了科学、系统、完备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强化了执政效能。

坚持和完善:从“站得住”到“行得远”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一显著优势,不仅经受了历史和时代的检验,而且将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得到进一步验证。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不断积蓄力量。毛泽东阐明了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的关系,邓小平强调了新时期执政党的建设目标。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勇于应对风险挑战,科学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向何处去”这一重大问题,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与实践。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经验,汇集了力量,凝聚了智慧。只有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才能让我们站得住、立得稳,走得实、行得远。

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

  从历史维度讲,“中国之制”是我国制度建设日益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经过70 年的奋斗,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重要成就,彰显了高度自觉与自信,丰富和发展了制度建设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并进入新时代。

  从理论维度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通过不断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有效进行治理国家的实践,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创造性地展示了独具特色的治国理政新方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从现实维度讲,新时代制度体系的完善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的深刻提炼。党始终注重对所处阶段、形势任务和历史进程的把握,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立足新时代,党紧紧围绕“坚持和巩固、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题,层层递进、渐次展开,为治国理政擘画新篇。

从“最大优势”到“最强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突出特点。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坚持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源于初心和使命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仅写满党的近百年光辉岁月,更要制度化,成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初心与使命的力量,不仅是党“最大优势”的集中体现,更是“最强能力”的动力源泉。

  坚持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源于自我革命的政治本色。近百年的奋斗历程充分证明,在不断的淬炼和锤炼中,在不断的自我革命中,党变得更加成熟。面对困境,敢于担当;面对成就,戒骄戒躁。党的这种优秀品格,成功地聚合了人民、赢得了人民、领导了人民,并取得了伟大胜利。

  “最大优势”转化为“最强能力”,源于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伟大事业需要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于党治国理政的全部工作之中。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切实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最大优势”转化为“最强能力”的根本。

从“最全体系”到“最优效能”

  国家治理体系是国家各种制度的集合。让“最全体系”发挥“最优效能”,需要不断彰显制度力量和水平。

  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在强化制度建设的实践中,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积极对接现实基础、目标要求、协同发展,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才能实现国家治理“最优效能”。

  要坚定制度自信。制度问题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明确“坚持和巩固、完善与发展”的主题,增进制度自信、坚定制度优势、稳妥开展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挥制度“最优效能”。

  要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全会针对党的制度体系的坚持和完善,作出了全面系统的制度安排,“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完善”是新时代党的制度建设目标,而提升执政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则是实现“最优效能”的破题之笔。

  总之,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既是国之需、民之需,也是推进制度优势转向治理效能之需。

   (来源: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