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开国少将甘祖昌遗孀龚全珍:松筠之节 信念永存

发布者:教务处发布时间:2020-05-01

有这样一位忠于爱情、深明大义的老人,心中盛满着人间的真情、头脑装满着天下的道理、通达着真理的意义。读她,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理想主义;读她,我们懂了什么才是伟大的人生。

龚全珍,女,97岁,现居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

19578月,开国将军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龚全珍相随而归。那一年,她34岁。

将军当农民,甘祖昌是新中国第一人。龚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老甘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正像他说的那样,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

  从新疆到江西,全家11口人的行装只有3个箱子,却带了8只笼子,里面装着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种。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330元,生活上十分节俭,把2/3的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办企业、扶贫济困。他一共参加建起了3座水库、4座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回到莲花头几年,她没有做一件新衣服。

龚全珍在家里呆不住。步行25公里到县文教局联系工作,被分配在九都中学任教。这所学校条件很差,只有3名老师,她却一点不嫌弃,第二天就搬铺盖去了学校,开始把自己赤忱的爱投入到这片红土地。

1961年,县文教局安排龚全珍到同乡的南陂小学当校长,在那里一呆就是13年。后来,她又被调到离家不远的甘家小学当校长,依然还是老作风,吃住在学校,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

龚全珍在山区从事教育工作的时候,把工资的大部分都用来支援农村建设,个人生活十分节俭,不但没有做过新衣服还经常拿出自己的工资和粮票,去资助那些家境贫困的学生和老师,还帮助贫困学生垫付学费、购买学习用品及衣物。

在一次下乡宣讲时,龚全珍偶然认识了下坊乡湾溪小学三年级学生郭兰燕,当得知她的父母亲均患病,全家生活非常困难,小兰燕随时面临辍学的情况后,龚全珍承担了郭兰燕的所有学习费用和部分生活费,让她完成了中小学教育。

19863月,甘将军因病逝世,一只铁盒子是他留给妻子和儿女唯一的遗产,里面用红布包着3枚闪亮的勋章。

退休后,龚全珍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在她的影响下,又组建了莲花县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社区志愿者服务队,进机关、入企业、下基层,定期组织开展关爱下一代活动,作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报告,进行扩大"龚全珍工作室"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

  

  

除在莲花县全县中小学巡回讲课外,龚全珍还辅导党员干部和社区居民,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龚全珍每个月从工资中拿出500元捐助科普书籍,供社区青少年阅读。

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为广大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走进龚全珍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会发现她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平凡人,一个追问生命价值、追求人生理想的共产党员。

  

  

2013926日,龚全珍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高度赞扬。

淡泊俭朴了一辈子、情注教育了一辈子、无私奉献了一辈子,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跨越人民的敬意,是龚全珍一生最美的勋章。如今已九十高龄的龚奶奶,关注社会、帮助他人的脚步没有丝毫放缓,这些早已在岁月的流转中成为她的习惯和本能,她用自己的品格和信仰书写了爱与奉献的生命长歌,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情怀在革命的红土地上生根发芽,她用行动彰显着一名优秀共产党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