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不容错过,一起开启书香气韵的夏天

发布者:临床医学系发布时间:2022-05-06


书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读书是承继文化的重要方式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读好书,铭初心,品经典,阅青春

快来看看甄选的书籍

和小编一起开启沉浸式阅读吧!



书籍简介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通过25篇访谈实录,讲述了198312月至20197月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来,与大学生们交往、交流、交心的故事,真实记录了他对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注、关心、关爱。该书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鲜活读本,对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助力当代青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精彩内容

  198312月,时任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给河北农业大学正定籍的学生写了一封信。1984313日,《中国青年报》即以“县领导关怀负笈者 大学生不忘故乡情——中共正定县委书记与本县籍大学生的通信”为题,报道了习近平同志与河北农业大学全体正定籍学生之间书信往来的一段佳话,并全文刊登了这两封信。习近平同志在信中说,古人“十年寒窗”,是为了金榜题名,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这一套陈腐的观念,当然为我们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学生所不齿。相信同学们都有着明确的学习目的,都有着奋发图强、献身四化的远大志向,一定是不会辜负这“黄金时代”的宝贵时光的。


  19907月下旬,北京大学黄誌、李树峰等30多名学生赴福州开展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获悉后非常重视,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到实践团驻地看望大家并座谈。习近平同志认为,“年轻一代应该结合中国的特点把握好自己的路,否则只能牢骚满腹、空悲叹。”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同学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提炼自己狂热、浪漫的想法”,“不要认为学校中学到的知识是高超、万能的,只有到社会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扭到一起后,产生了社会责任感,才能获得真知灼见”。他深情寄语:“同学们的忧国忧民,只有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才能真正知道所学的知识如何去发挥、如何去为社会作贡献。”他主张,“应该多创造机会让青年学生们认识社会,在实践中把握自己。”



书籍简介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中央党校策划组织的系列采访实录。通过对当年那些与习近平总书记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知青和乡亲们面对面访谈,生动再现了他自1969年至1975年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分享了许多习近平总书记劳动、生活、读书、奋斗的青春成长故事。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无疑是习近平总书记人生经历中十分重要的起点,为他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七年中,他从适应到成长再到成熟,从经历“四大关”到赵家河搞“社教”再到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从刚来时的漫无目的到逐渐融入农村生活再到离开时坚定信念,他完成了从一个十五、六岁的青年到一名优秀基层干部的蜕变。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对他日后的生活、工作乃至现在的治国理政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也对新时代青年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榜样作用是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也是国际社会全面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珍贵历史资料。


精彩内容

我们是113日出发的。近平和我们几个都到了北京站,当时一看,好家伙!人山人海,挤都挤不动。有知青,有来送行的家人,还有维持秩序的警察、军人、车站工作人员,整个站台挤满了人。当时,我的父母都去送我了,但因为人太多,他们没能挤到前面去。

我们乘坐的“知青专列”能容纳1000多人。车停在那里等待出发的时候,我们心情还是很好的。有这么多人送我们,场面这么隆重,有点儿像去当兵的感觉,觉得还挺光荣的。可列车一开动,车上车下就是一片哭声了,不光女知青哭,男知青也哭。因为毕竟都是些十几岁的孩子,大多都没怎么单独离家出过远门。

多年以后,近平曾在一次访谈中回忆起当时出发的情景。他说:“在去延安的专列上,我记得很清楚,那是1969年的1月份,全部都哭啊,那整个专列上没有不哭的。就是我在笑。当时车底下我的亲属都说,你怎么还在笑啊?我说我不走才得哭啊,我不走在这儿有命没命我都不知道了,我走这不是好事吗?我哭什么呢?他们听后就破涕为笑了。”

知青专列”从北京出发,经过河南,过黄河大桥,沿着陇海线,一路到了西安。没换车,火车又开到了铜川。抵达铜川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

第二天很早就起床,吃过馒头、咸菜,之后就准备出发了。出发的时候,天已经亮了。一两百辆大卡车来接我们,那个卡车还不错,上面加了一个篷子遮风挡雨。我们把行李卷、箱子都放在车斗里面,人都坐在行李上,一辆卡车能坐二十几个人。近平和我上了一辆卡车。我们上车的时候,看到当时的情景壮观得很:前面出发的车在环山路上排成了长龙,黄土滚滚,铺天盖地。

 ——戴明《“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