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者:教务处发布时间:2020-02-09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助产100200

  1. 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基本修业年限

学制三年

四、职业面向

本专业职业面向如表1所示

1:本专业职业面向

序号

对应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专业(技能)方向

1

助产士

助产技术员证

产科护理

2

护士

护士执业资格

临床护理

3

妇幼保健员

妇幼保健员证

母婴护理

4

医疗救护员

医疗救护员资格证

急救护理


五、培养目标

助产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 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在各级医疗卫生和服务机构从事临床助产及母婴保健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1. 培养规格

(一)基本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1. 科学文化素质

 有科学认知理念、认知方法和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自强、自立、自爱;有正确的审美观;爱好广泛,情趣高雅,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3.身体心理素质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职业素质

1.具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和价值观、敬业精神,正确认识助产专业,建立积极的专业情感,尊重和爱护护理对象。

2.具有诚实守信、严谨慎独的工作态度和规范的助产行为习惯。

3.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

4.具有从事专业工作安全、环保、职业道德等意识,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5.具有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三)知识要求

1.掌握助产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难产和产科急危重症病人的处理原则与急救配合,解助产技术发展动态。

2.掌握本专业必须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保健知识。

3.掌握遗传、优生优育的有关知识及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和法规知识。具有营养与膳食指导、优生优育指导、计划生育指导能力。

4.具备必需的医疗卫生法规知识,熟悉国家卫生计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在职业活动中学会用法律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的权益。

(四)专业能力

1.具有观察和规范地处理妊娠诊断、产前检查、正常接生、产后处理、新生儿护理的能力。

2.具有对难产及产科急、危、重症病人初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

3.具有开展围产期保健、母婴保健、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指导的能力。

4.具有对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观察和初步处理、护理能力。

5.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参与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

6.具有对服务对象进行心理护理、人文关怀的能力。

(五)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表1

1:助产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序号

证书名称

发证单位

等级

是否必考

1

护士资格证

卫生厅

2

妇幼保健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四级

3

医疗救护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四级

4

保育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四级

七、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

包括军事理论与军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红色文化、形势与政策、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哲学与人生、公共艺术、医学心理学、历史、劳动教育。

2.专业课程

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括解剖生理学、护理药理学、护理学导论、护理管理、社区护理学、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中医护理学等。

2)专业核心课程

包括妇科护理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危重症护理

3)公共选修课程

包括物理、化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文学课程、健康教育、美育课程等

4)专业拓展课程

包括护理学导论、健康评估、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康复护理学基础、五官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营养与膳食等。

3.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如表2所示。


2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序号

专业核心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

1

妇产科护理


本课程主要研究妇产科护理概念、范畴及发展历程;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内外生殖器官 及生理特点、周期性变化等;妊娠期护理,妊娠生理、评估、管理、营养及 健康教育等;分娩期护理,正常分娩过程、分娩期及产后并发症的护理等; 产褥期护理,产褥期产妇与家庭成员心理特征、产妇及新生儿护理等;高危 妊娠监护方法、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护理、异常分娩护理、高危儿护理等; 不孕症、计划生育以及常用诊疗与护理技术等。




计划生育以及常用诊疗与护理技术等

2

护理学基础

本课程主要研究护理学的发展及展望、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人员在卫生保健体系中的角色功能、护理程序、健康教育、护理伦理、护理法律医院和住院环境、入院和出院护理、舒适与安全护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 制、患者的清洁卫生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排泄护理技 术、给药技术、药物过敏试验技术、输血技术、冷热疗技术、危重患者的病 情观察及抢救技术临终患者的护理技术病案管理与护理文件的书写等。

3

内科护理

本课程主要研究成人全身各大系统内科疾病、提高病人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与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内科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理、健康史、心理状况、 辅助检查、 临床特征、、 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护理评 ,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与代谢、风湿、神经等系统;使学生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能运用现代护理理论和技术对内科病人及进行整体护理,能对个体、家庭及社区进行保健指导与健康教育。

4

科护理学

本课程主要研究成人全身各大系统外科疾病、及常用外科科护理技术, 如脏器穿刺、透析技术、内镜检查、双气囊三腔管等;成人常见疾病损伤的分类、各种麻醉方法、麻醉用药、手术方法、围手术期护理;成人常见疾病 的病情、心理、治疗反应的观察、分析及处理;成人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 健康教育保健措施。

5

护理

本课程主要研究儿童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健康史、身心状况、辅助检 查、治疗原则、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包括消化、呼吸、循环、 泌尿、血液、内分泌与代谢、风湿、神经等系统;结缔组织疾病、遗传性疾 病、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患儿的护理;正常新生儿特点和常见疾病、儿童 保健、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小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估方法及小儿生 长发育监测与评价、免疫接种;急危重症患儿的抢救及常见儿童护理技术操作

6

急危重症护理

本课程主要研究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的设置、工作流程、患者收治程序及管理;急诊 科常见急危重症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急救措施,包括心搏骤停、 呼吸衰竭、创伤、休克、出血、昏迷、疼痛、药物中毒等;危重症患者的系 统功能监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感染控制、营养支持与护理等;院前 急救的原则、形式、护理的主要内容;急诊科常用专科护理技术,包括人工 气道建立、心肺复苏、除颤、动静脉穿刺置管术、气管插管等;常用抢救药 物的药理作用、药物应用及注意事项;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健康教育与实训指导

7

老年护理

本课程主要研究老年护理的基本问题,包括老龄化社会发展概况、老年护理学基本理论和老年护理的基本原则。中篇为老年常见疾病的护理,详细介绍老年入神经、循环、呼吸、运动、泌尿生殖和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以及精神障碍的护理评估,治疗原则和护理干预措施。下篇为老年常见问题的护理,重点阐述老年人常见的功能性健康问题的处理,包括跌倒、压疮、疼痛、便秘、尿失禁与尿潴留、营养失衡、感觉功能减退、忽视与受虐,以及临终患者的护理等。


4.实践性教学环节

护理专业学生要校内实训基地按要求完成各课程相关实训内容,同时根据课程安排进行教学见习。并在符合实习条件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临床科室进行轮转实习,完成实习大纲规定的内容。通过实习,将护理专业理论和护理实践工作相结合,完成从学生向合格临床护理工作的角色转变,全面提高职业素养,增强服务意识,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岗位要求,达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学生通过1200学时的实习,合格后可取得40学分。就业实习具体安排见学院护理专业实习指导。

(二)学时安排

总学时一般为3196学时,每16-18学时折算1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学时为1024学时占总学时31.2%。实践性教学学时为1814学时占总学时的56.3%。其中,顶岗实习累计时间为1000学时。

1.本专业各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3

3助产专业各教学环节时间分配

学年

学期

理论教学

实验实训

复习考试

入学教育及军训

专业实训及见习

实习前培训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

毕业能力考核

寒暑假

机动(长假)

本学期总周数

第一学年

1

16

1

2






6

1

26

2

16

1


2





6

1

26

第二学年

3

16

1


2





6

1

26

4

16

1


2





6

1

26

第三学年

5




2

2

20




2

26

6






14

6

1

3

2

26

总计

64

4

2

8

2

34

6

1

27

8

156

2.学时/学分分配表(表4

4助产专业学时/学分分配

课程

学时/学分数分配及比例

类型



性质

学 时

学 分

总学时

理论课

实践课

总学分

理论课

实践课

必修课

3124

1340

1814

160

66

94

公共选修课

36

36

0

2

2

0

专业拓展选修课

36

36

0

2

2

0

合计

3196

1412

1814

164

70

94

百分比

100%

43.7%

56.3%

100%

43.4%

56.6%

3.教学进程安排表(表5

5助产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课程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考试形式

学分

学时数

学期

考试

考查

总计

理论

实践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2

18

20

20

20

40

公共基础课程

1

军事(军训、军事理论)


1

2

54

18

36


1




毕业实习34周、毕业设计6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2

40

40

0

军事(军训)


2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2

36

36

0

2




4

红色文化


2

2

36

36

0


2



5

形势与政策


1234

2

38

30

8

讲座

讲座

讲座

讲座

6

语文

12


6

152

152

0

4

4



7

数学

12


4

112

112

0

4

2



8

英语

12


4

112

112

0

4

2



9

信息技术

12


4

76

18

58

2

2



10

体育与健康


1234

8

116

12

104

2

2

2

2

11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1

2

36

30

6

2




12

哲学与人生


1

2

36

30

6

2




13

公共艺术


1

2

36

30

6

2




14

医学心理学


4

2

36

30

6




2

15

历史


3

2

36

36

0



2


16

劳动教育


1234

2

72

0

72

1

1

1

1


小计



48

1024

722

302





专业基础课程

17

解剖生理学

1


6

108

78

30

6




20

护理药理学


2

4

72

52

50


4



21

护理学导论

1


2

18

18

0

1




22

护理管理


4

1

12

10

2




1

23

社区护理


4

1

12

10

2




1

24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


1

2

36

26

10

2




25

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


4

1

12

12

0




1

26

中医护理


2

1

12

8

4


1




27

健康评估

2


4

54

34

20


4



专业核心课程


小计



22

346

248

118





28

护理学基础

23


12

180

56

124


6

4


29

内科护理

34


10

144

110

34



4

4

30

外科护理

34


10

144

64

80



4

4

31

妇产科护理

3


4

72

52

20



4


32

儿科护理

4


4

72

52

20




4

33

老年护理


3

4

36

18

18



2


34

急危重护理


3

2

36

18

18




2



小计



46

684

370

314





公共选修课程

35

物理(限定选修课)



1

18







36

化学(限定选修课)



1

18







3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限定选修课)



1

18







38

职业素养(限定选修课)



1

18







39

文学课程



1

18







40

健康教育



1

18







41

美育课程



1

18







专业拓展选修课程

42

医学伦理学



1

18







43

医学文献检索



1

18







44

医学论文写作



1

18







45

急救医学



1

18







46

五官科护理



1

18







47

护肤美容



1

18







48

老年照护



1

18







49

循证护理



1

18







专业技能综合实训(助产)

4


4

80


80




4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



40

1000


1000







小计



44

1080

0

1080

35

32

23

26






160

3124

1340

1814








总学分:164;总学时数:3196含选修课程必须修满2学分;专业选修课程必须修满2分)

毕业考试

1.专业实务

周课时

合计


30

29

29

28



必修课

每学期开课门次

合计


15

13

9

11



2.实践能力

考试门次

合计


7

7

4

4



考查门次

合计


8

6

6

7





八、教学基本条件

(一)师资队伍

目前助产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为190人左右,助产专业专任教师总计15人,其中双师素质教师12人,占专业教师比例为80%,设有专业建设委员会,具备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

()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专业教室配备黑()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 Wi-Fi环境,并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 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室

护理专业拥有独立的现代化护理实训楼。专业实验室使用面积达7490m2,拥有一个完整护理单元的模拟病房;妇产科综合实训室,模拟产房,模拟重症监护室、老年护理单元、模拟手术室、健康评估实训室、内外科综合示教室等53个实验室。本专业有如高智能数字网络化体格检查教学系统、多功能麻醉机配监护仪等单价10000元以上教学仪器设备45件,护理实训设备价值590万余元。学院护理实训楼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是一流水平。学生进入模拟病房就如同进入医院病房,学生在此种环境中操作训练后进入医院就能很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本专业的专业课实验、实训开出率为100%

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护理专业校外实习二甲以上医院共有五十余家;能够开展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实训活动,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能保障护理专业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

4.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

拥有录播室1间,微课教室1间,拥有信息化教学平台,超星平台,可利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课程6门、教学效果好。

5.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学院建立专业教师、行业 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教材一般以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为基础。

(三)教学资源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视频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2.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医疗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3.积极利用课程网站、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专业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4.依据各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5.教材以完成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来驱动,采用递进和并列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编写,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会实际操作。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应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纯粹的技能操作。

(四)教学方法

1.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学习评价

采用教学过程与目标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即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情祝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模块结束时,对学生整体技能情况的评价。

必修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合格必修课程按教学计划学分标准计入毕业总学分。

选修课程的评价方法,建议在教学中按学习情景(或任务模块)评分,各学习情景(或任务模块)评价标准参照各课程标准。各学习情景(或任务模块)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制考评,并计入相应学分。

各门选修课程结束时,根据该课程各学习情景(或任务模块)累计所修总学分数,评定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级,作为该选修课程的考核成绩计入学籍档案,该课程各学习情景(或任务模块)累计所修总学分数计入毕业总学分。评价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课堂提问、现场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采分。

(2)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六)质量管理

教学管理更新观念,为课程改革、教与学的实施创造条件,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工作在规范性与灵活性的原则指导下,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教学资源,体现专业特点,保证“教”、“学”、“做”三者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合理安排课程,调配教师,组织管理好教学,提高校内实训课的使用效率,积极与校外实训基地协调合作,完成见习、实习计划。

邀请中级以上的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与教学活动,共同保证本标准的实施质量。

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九、毕业要求

1.必须获得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

学生在规定年限内修完规定课程,经考试(核)成绩合格,总学分达到164分。

2.参加实习并考核合格

3.毕业考试及毕业设计合格

4、达到德育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