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卫生职业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者:办公室发布时间:2019-06-25

萍乡卫生职业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等文件要求,为认真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教育大会、全省教育大会以及中央、省、市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会议精神,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遵循学院“厚德、精业、仁爱、笃行”校训,深化学院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又红又专、德技双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以“厚德、精业、仁爱、笃行”为根本遵循,培养“又红又专,德技双馨”合格医卫人才,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切实转变教风学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社会服务”为主线,充分发挥各处室各系部思想政治功能,每堂课都是思政课,每个老师都是思政老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独具特色的大德育教育体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局面,全力推动学院建成有特色、高水平的高职学院。

    三、组织机构

为推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组织领导上的保证,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学院主要负责人刘绍华、刘子龙任组长、李运华、黎、刘星林、龙春频任副组长,各处室各系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根据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需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加快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需求。

1.设立独立的思政教育教学二级机构---思政部。根据教社科[2017]1号文件《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7年本)》的通知;教社科[2018]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成立在党委领导下的独立思政二级机构,统一开设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统一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2.突出思政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地位。按国家规定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思政课、专业课教材,明确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列为必修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结合实习实训强化劳动教育,明确劳动教育时间,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3.打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和学院“炼队伍”的具体措施,实“走出去、引进来”发展战略,强化课教师立德树人意识,即“每个老师都是思政老师,每堂课都是思政课,思政贯穿整个课堂”的大思政理念,加快培育一支“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教”、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4.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结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发掘每一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专业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树立“互联网+”的教学理念,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将思政工作的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聚焦理论创新,贴近学生需求,传播人文关怀,以生动活泼的事例吸引人、打动人、感召人,让思政课“有知有味”“有声有色”,增强学生获得感。

5.开展思政学术活动。一是开展专业学术研讨会。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科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如组织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沙龙等活动。二是开展科研课题申报学习,补齐思政科研短板。积极关注当前高校思政科研动态,努力申报思政课题。三是着力打造思政精品课程。开展“一师一课”、教师基本功以及教学能手等比赛活动,量身打造属于自己的精品课程。

6.举办思政专题讲堂。学院领导班子带头示范,师生同心协力,通过学院领导、行政干部讲一堂思政课,专业教师、团委定期为学生开展系列专题讲座,专业课老师每堂课用5-10分钟讲思政,课内课外,形成思政大讲堂,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大学生关注度高的热点话题,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大学生感受中国力量,培养更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7.科学建设当代思政课程。开展专题化教学,以问题为导向,依据学生情况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对理论难点问题、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深入讲解、探讨,通过师生互动增强课堂的吸引力、针对性。进行实践化项目,将四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为若干项目内容任务,并统筹协调好各个实践项目的内容和教学形式,使之不重复,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系统、教学方法多元、教学资源本土化和考核评价科学化的思政项目化实践体系。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思政课程,同时把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教育引导学生传承对党忠诚的红色基因,让井冈山精神、安源精神、龚全珍精神在萍实大地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成为广大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积极研究开发“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程,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8.绿色评价学生学业。推行多元化考试,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自行设计和开发考试系统,自行建设题库,采取题库机考+随堂开卷相结合的方式,题库机考+突显专业特征的个性化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思政课一人一卷的考试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以“绿色评价”引领学生全面发展,推行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方面指标。学生学习成绩不再成为评判学生能力的终极目标。

(二)健全育人体系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学院思想政治工作本质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始终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育人是个工程体系,离不开学生实训实习、校园文化、后勤管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生社团等渠道,各部门要形成育人合力,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9.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梳理各门公共课和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10.科研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发挥科研育人功能,优化科研环节和程序,完善科研评价标准,改进学术评价方法,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培养师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把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于教学。

11.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一是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尤其是当地的红色资源,强化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机制,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

二是系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每个高职学生在学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2周,每个学生在学期间要至少参加一次社会调查,撰写一篇调查报告。制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年度计划,倡导和支持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参加勤工助学,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发明活动。抓住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节庆日等契机和暑假、寒假时期,紧密围绕一个主题、集中一个时段,广泛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实践活动。

是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实践育人基地是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积极联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驻军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力争每个系部、每个专业都有相对固定的基地。

加强和萍乡本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源纪念馆、秋收起义纪念馆、中国雷锋文化博物馆以及萍乡军分区等国防教育基地的联系,尽快建立我校实践教学基地。

12.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从中汲取精神养分,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

13.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文明创建、校园文化、校训校史教育等工作,积极打造和建设具有示范引领功能的校园新媒体平台,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建强网络队伍,净化网络空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发挥各学科教学功能,缩短知识路径,节约学习成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4.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15.管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加强教育立法,遵守大学章程,完善校规校纪,健全自律公约,加强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16.服务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充分发挥后勤保障、图书资料、医疗卫生、安全保卫等各类服务岗位的育人功能,落实服务目标责任制,加强监督考核,选树服务育人先进典型,培育“服务育人示范岗”。

17.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深入开展“助学筑梦铸人”“诚信校园行”等活动。

18.组织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各组织的育人职责,增强工作活力、促进工作创新、扩大工作覆盖、提高辐射能力,发挥学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各支部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启动实施党建工作评估,全面推开各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高校基层党建对标争先计划”,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育建设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培养选树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培育建设文明社团、文明班级、文明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