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卫生职业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发布者:办公室发布时间:2019-05-07

萍乡卫生职业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9年-2024年) 

 

为进一步顺应新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快学院发展步伐,根据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按照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意见,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总体目标

  未来五年是实现学院建设全国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发展目标的开创期,也是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打造自身品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促进学院跨越发展的关键期。学院要抢抓机遇,锐意进取,不断强化发展意识,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在机制创新、质量保障、学科建设、就业体系、校园文化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凝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共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服务发展为宗旨,促进就业为导向,专业建设为龙头,课程建设为核心,内涵发展为主线,提高质量和特色发展为重点”,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为江西乃至全国输送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

(二)总体思路

坚持教育教学质量为立校之本,科学研究为强校之路,强化内涵建设,深化产业融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培养高素质医护人才,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培育并传承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树立学校形象品牌。

(三)主要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为国育才的原则。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育的教育体系,切实把正确办学方向贯彻到教育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培养一代又一代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2.坚持管好两端、紧抓标准的原则。严把教学标准和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两个关口,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教育教学发展的突破口,完善学校教育体系,为服务现代医疗卫生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与人才支持。

3. 坚持办学多元、突出特色的原则。深化产教融合、校院(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医院、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式、校院(企)合作、办学体制、社会服务、毕业生就业、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逐步凸显特色。

4.坚持示范引领、服务社会的原则。依托学院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医疗卫生人才,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四)总体目标

5.以聚焦内涵建设为基础,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破解高水平师资团队瓶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提升科学技术研发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和对外合作交流水平。

2024年,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全国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

     二、具体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

     (五)办学规模

     6.学院规模。构建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体,建筑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力争完成校区体育馆、足球场、教学实训楼等13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在护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领域,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在校生人数稳定在10000人左右,其中高职在校生确保达到7000人以上。

    7.专业建设。

    根据学院总体发展规划和培养目标,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跟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新要求,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重点加强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健康管理、医学生物技术等专业建设,努力形成以重点专业带动相关专业,拓展专业方向,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全国一流的骨干专业。

    加强国际合作办学。深化国际合作,加强“走出去,引进来”,依托学校优势专业(护理),积极对接日本等国外院校与机构,充分利用国外教育资源与专业力量为社会、为国家培养更多高层次高素质国际化护理人才,并将日语护理专业建设成全国同类专业中最具实力、最有特色的专业。

    推进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新增5-8个专业,专业总数达到16个左右;争创2-3个国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专业;打造1-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每个系部建成3-5门院级精品课程。

    8.实训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新增校内实训楼4个,每个专业新增3-5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六)教师队伍建设

     9.注重教师队伍质量建设。重点加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到2024年底,学校专任教师达到360人以上,教授、博士达到20人以上,副高以上职称教师达到25%以上,具有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达到80%以上,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达到90%以上,双师教师达到60%以上;培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2名、学术技术带头人5名、省级骨干教师10名、院级骨干教师50名;创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和省级教学团队2个。

(七)科学研究

10.推进学校科研工作。

继续完善教科研奖励办法,激发教师教科研热情,鼓励教师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力争获得国家级课题至少1项,5项以上省级课题;获得专利50项以上,争创15项以上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教师主编、参编书籍年均5部以上;公开发表论文年均200篇以上,其中国家级期刊年均80篇以上,核心期刊年均15篇以上。

筹建《萍乡卫生职业学院学报》学术期刊建设,力争获得国家《期刊出版许可证》,成为公开发行具有一定影响的正式学术期刊。

(八)筹建附属医院建设

11.以全科医疗为基础,公共卫生为重点,特色专科建设为龙头,专业队伍建设为核心,信息化管理为抓手,加速筹建学院附属医院,力争将附属医院建成与萍乡卫生职业学院相匹配的集医疗、实习、预防、保健、康复、医药、养生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九)建设高水平地方卫生类大学

    12.以争创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为目标,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力争在2024年达到以下几类标准:必修实践实训课开出率100%,学生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90%以上,学生专业技能合格率9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

    13.以我国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为契机,筹建卫生本科院校为学院下一步发展重点方向,对标找差,加快学校内涵建设与硬件建设,提升办学层次,为未来升级本科院校打牢基础。

    (十)招生就业工作

14.抓好招生工作。进一步依托专业优势,在护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领域,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抓好“自主招生”和“直升专”的招生,完善招生制度与措施,提高学生报考率和报到率。到2024年,全日制高职生比例达到全日制学生的70%,新生报到率要达到90%以上。

15.抓牢就业工作。依照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完善毕业生和就业岗位信息库,构建完善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重点提高专业对口率、岗位稳定率和收入增长率,各专业初次就业率不低于90%,年终就业率达96%以上

(十一)信息化及图书馆建设

16.建立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机制和行政体制,进一步完善学院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的管理制度,解决好信息化推进工作中的各类具体问题,保障学院的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

 17.加快图书馆建设未来五年,计划新增纸质图书30万册(6万/年),电子图书20万册(4万/年),力争在2024年将图书馆打造成集信息化、数字化于一体,满足师生学习、科研需求,在赣西地区极具特色和品质的综合型图书馆。增订专业核心期刊,保证各系部,各专业的学术研究需求。

    (十二)基础设施建设

18.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学院基础设施建设,本着坚持“适应需要、适度超前、量入为出、突出重点、优先教学”的原则,积极争取各级部门的支持,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以保证教学和学生生活需求为重点,统筹兼顾,确保办学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发展,保证学院的各项硬件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高职院校办学标准。

19.提升学院发展内涵,构建和谐育人环境。着力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努力形成思想健康、内容丰富,主旋律多样化、高品位、多层次,既反映高校共性又体现我院特色的浓郁校园文化氛围;新建和修善校园宣传栏、文化长廊、文明提示牌、校园文化广场、学生活动中心等文化活动设施与场所。

 (十三)创新思政工作方式,提升学院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20.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要抓紧抓牢抓实,全力打造一支忠诚于党、政治素质过硬的高校教职工队伍,为社会培养更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21.做好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规范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师德表现作为评先评优首要标准,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落到实处,使教师队伍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读书育人的光荣职责。

22.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坚持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网上网下相结合,创新方法形式,坚持因人施教,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学校教育管理的全过程。

(十四)全面加强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

    23.狠抓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四个回归”,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核心,深化创新机制改革、完善教学体系;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完善教育教学标准;实施教师和校长专业标准,提升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能力;坚持为教学一线服务,通过全员月度绩效考核激发教学活力,对教学过程各环节进行系统有效的质量管理。

24.创新培育模式。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加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发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培养模式;深化校(院)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探索构建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推行工学交替、订单培养、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岗位见习的教学模式;构建行业医院、企业参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质量保障体系,完善职业能力考核评价模式。

25.完善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发展工作体系。

    加快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按标准、保数量(1:200)配足辅导员;多渠道、高标准选聘辅导员;实施以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为重点的“辅导员队伍素质提升计划”,力争五年之内获得国家级奖项2项以上,打造一支“国家级”辅导员队伍。

持续抓好学生工作“三项工程”,即新生教育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工程;落实“三个计划”,即优秀学生培养计划,创新创业及就业能力提升计划,奖励资助计划。

加强公共卫生与健康心理教育,建立与学校人才培养规格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大心理咨询室建设力度;增设3-4名专职心理咨询师岗位。

26.深入推进优秀青年培养工程,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加强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青年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他们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切实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深化爱校荣校教育。大力弘扬尊师重教、关心同学、热心公益的良好风气,加强法制教育和伦理道德、网络道德、环境道德教育,构建和谐校园,营造优良校风。

(十五)加强校园建设,提升环境育人作用

  27.打造特色校园。面向基层,服务农村,培育职业道德高尚、专业技术精湛的实用型医学人才;面向市场,深入产教融合、医教协同,培养医养结合、健康养老产业人才;面向全球,加强跨国联合办学,积极开展与国外院校和机构在护理、养老、康复等领域的合作,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

  28.打造山水校园。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以学校文化、医疗卫生文化、地方文化为底蕴,科学规划校园景观建设,营造景观规划统一、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物质文化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制定节能减排措施。  

 29.打造智慧校园。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倾力构建智慧教学支持系统,智慧学习生态环境、智慧管理支撑平台、智慧生活服务平台,最终实现学院智慧教学、智慧生活、智慧管理服务,将学院建设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校园,

  30.打造百年校园。立足江西,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学习和探索先进、科学的办学理念,切实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努力建设特色鲜明、文化厚重、富有生命力的江西“百年高校”。

  (十六)完成高职评估验收工作

31.对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等文件标准,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重在建设”的方针,以“促进经费投入,促进教学建设,促进管理规范,促进质量提高”为重点,制定学院各处室、各系部迎评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单位、牵头领导和时间节点,全面提高高职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以顺利通过高职评估验收。

     三、发展保障

  (十七)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

    32.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项要求,保证学院改革发展正确方向;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积极探索“党委领导、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高等职业院校制度;加强系部、中心和处室的二级机构领导层建设,完善机构设置和干部配备。

     33.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推行科级以上干部年度述职述廉述德考核制度,定期实行内设机构干部轮岗制度,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激励保障、正常退出等程序,形成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干部选任机制。

(十八)加大师资力量投入力度

34.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投入。启动并实施“名师培养计划”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计划”,大力培养省市级优秀教学团队,建立优秀教师梯队;优化在职教师学历结构,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并给予适当奖励;积极对接医院、企业,建立1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医院、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定期组织选派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访学,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推动企业和医院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为“双师型”、“多师型”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创新平台。

35.加强青年教师培育投入。继续推进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开展青年教师职业规划指导;每年预留一定课题名额予以青年教师。

36.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投入。设立师资建设专项经费并力争逐年递增,为新增专业增加培训经费,确保专款专用;大幅度改善教职工的收入待遇和工作学习条件,不断提高教职工的幸福指数。

(十九)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37.狠抓科学研究工作。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加大科研、竞赛奖励力度。对承担高层次、大项目者,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支持,根据需要提供人员、场地、设备、仪器等支持;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者给予重奖;深化校院、校企战略合作,加强应用研究,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单位为平台,积极参与地方和医院项目攻关、技术开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严惩教学和学术不端及学术腐败行为,违反者五年之内不得申报课题,取消评优资格。    

 (二十)加大意识形态工作投入

  38.配齐建强高校思想工作队伍。统筹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宣传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建设,坚持高标准选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干部,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人才培养。

  39.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增设思政工作专项经费投入,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和研究;确保思政工作队伍高级职称岗位设置比例不低于其他学科的设置比例。

(二十一)健全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

    40.定期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关工作进行“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和监督;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报告向全校公开。完善教学督导评估办法,建立职业教育定期督导评估和专项督导评估制度,落实督导报告、公报、约谈、限期整改、奖惩等制度。

  (二十二)规范财务运作,为学院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41.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推进依法理财。

    完善预算体系。明确公共财政预算、规范支出预算、国有资本有偿收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进一步完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建设。

建立透明预算制度。继续细化预决算公开内容,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加大“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力度,建立和完善各系部预决算公开长效机制,加大对预决算公开的监督和检查。

加强预算平衡和执行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编制学院三年滚动收支预算。严格规范收入的使用管理,规范解决收支不平衡出现的赤字。加大考核问责力度,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绩效。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加强绩效评估结果。建立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财政支出优先保障运转,不断加大在教学和教科研领域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清理整合专项资金,建立和完善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  

  (二十三)推进后勤改革,为学院发展提供后勤保障

    42.强化后勤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提升后勤队伍管理水平完善后勤工作各项制度,认真制定落实岗位责任制。进一步细化岗位职责、工作量化考核。细化各环节的考核标准,完善考核评比条例;建立健全后勤服务的监督检查体系,畅通后勤服务的投诉渠道,同时定期不定期广泛征集师生对后勤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意见和要求,建立总务后勤工作日志,认真记载,设立意见箱,接受师生监督,满足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