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案例:“药物化学课堂革命”典型案例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研究

发布者:宣传部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11-15

药物化学课堂革命”典型案例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研究


一、背景

《药物化学》是高职药学专业(大专)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药物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合成路线、药物应用、构效关系、体内代谢和新药开发等。而思政课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在高校的具体体现,也是党进行思想领导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更是确保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这一鲜亮底色的基本要求。从高职院校整体课程体系来看,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在育人功能方面具有一致性。

《药物化学》这一专业课程是教育思想、目标和内容的载体之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管理。从专业教育与思政课程的教育功能来看,思政课程主要承担“德育”的功能,专业教育主要承担“智育”的功能。高等院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不断挖掘专业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才能不断提升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真正担负起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同时,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初接触社会,学习思维方式和生活环境都有较大的变化,人生正处于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可塑性较强,既有积极向上的愿望,又有矛盾交织的焦虑,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将《药物化学》与思政课程进行结合。由于该课程蕴含着大量的、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思政教育素材,“以人为本”的精神贯穿了药物化学学科发展的始终。因此,在《药物化学》的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更深入、更持久,也更为学生所乐于接受。同时,结合案例教学,基于问题教学法、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实践,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后,专业课程思政化应用前景广阔。首先目前我国思政教育方法单一,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对其接受度一般,而本次研究通过在专业课程中融合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进而解决上述问题。其次,当下关于《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研究较少,本项目可为该课程的思政改革提供相关依据与新方向。最后,课程思政在高校中运用较多,而高职院校中的运用较少,本项目可补足课程思政在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缺口。

二、做法

(一)课程方案设计

教学中结合相关化学史料、新闻时事,梳理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元素及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将其融入本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编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质点的课程思政教学标准、教学计划、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集。以下是从药物化学课程各章节中挖掘的部分思政元素。

1  《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典型案例集

(二)课程思政教育内容重点

1. 唯物辩证法

作为主线贯穿始终。联系各知识板块,利用世界的普遍联系、原因与结果等思维形成知识架构。帮助学生清晰药物化学课程体系,利用药物化学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启发学生的辩证思维,传授正确方法论。

2. 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介绍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将中国科学成果等资料融入具体章节,增强学生对祖国科学家工作的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

3. 科学素养

结合专业相关知识点的科学背景及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其中蕴含的坚忍不拔、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三)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利用互动、讨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时了解学生学习和心理动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提升其学习体验;通过线上、线下平台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课堂讲授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结合课程内容与专业特点开展 “课程思政”建设,挖掘整合课程资源,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爱国情怀、医学人文思想及科学精神的培养渗透于各教学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的协调统一。

2  课程思政与教学的融合

(四)考核制度的优化

优化《药物化学》课程的考核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课堂互动参与度、小组讨论、学习笔记及作业、平时小测、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教师评分。设定线上互动参与度、小组评价等评价标准,并与学生及时交流反馈,从而保障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3 考核制度与评价标准

(五)技术路线

4 技术路线图

三、成效

(一)形成多元化教学方式、构筑混合式教学模式

本项目采用创新教学方法,利用互动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社会性议题教学法等多元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科学前沿及资料拓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合理利用社会事件、新闻播报与科研文献和临床案例结合相关,并借由课堂互动、翻转课堂、资源共享等方式,推动高职药学专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与职业道德,发挥“三全育人”作用。

通过微信、学习通、QQ等方式收集学生意见,及时完善《药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现今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采用“在线平台+传统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开展同步答疑、异步讨论等活动,将思政思政融会贯通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并根据课程思政实施的问题实际,设立课程导学、剪辑直播视频、增设针对性题库等。譬如,在播放鸦片来源及危害视频宣导片时自然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学会敬畏生命、远离毒品、拒绝诱惑、自律自爱。

(二)推进职业道德培养、产生社会经济效益

《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缓解了当下医药学生就业后只注重自身能力提升或业绩展现,鲜将职业道德素养摆在第一位的社会问题。本项目通过任课教师教学实践,将爱岗敬业思想不断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医药领域的医患矛盾、欺诈行为等现象提供源头性解决方案。

本课题在《药物化学》各章节的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以华佗创制“麻沸散”、屠呦呦发现抗疟药青蒿素和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发等作为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为发展我国医药事业与经济奠定一定基础。另有,值得关注的是,《药物化学》课程的基本任务之一为规范化药物制作、新方法和新试剂的研发,本项目有助于化学药物生产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探讨

(一)研究更加全面性、深入性

课题组成员在实践和探究中,更多的关注的是任课教师、院系领导,在《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应该如何去做以及为什么去做。而对高职大学生本身和政府相关部门这两个主体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不够,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应该尤为注意全面性。除此之外,在本课题实践探索中,外在因素相较而言更受关注,如课程方案、教学方式、考核制度等如何改进与提升,而对高职药学专业大学生内在因素,如对《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认知与态度、接受情况等,未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交流活动

研究交流活动是教育科研的载体,本课题组将依托学院支撑,每年组织一次“年度交流会”,给本市甚至本省药学专业搭建一个课程思政教育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除项目组织的活动外,将研究成果广泛分享与探讨,有计划、有组织地将课题研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真正提升《药物化学》课程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质量性与德育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立德树人”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