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萍乡卫生职业学院委员会 萍乡卫生职业学院2023年工作要点

发布者:办公室发布时间:2023-04-28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关键之年,是全市上下接续奋力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的重要一年,更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年”。2023年学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贯彻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决策部署,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举旗帜、育新人,强作风、勇担当,提质量、展形象,统筹教育发展与校园安全,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定位、新部署、新要求、新任务,加快学院高质量发展,加速医药卫生相关学科建设,加强工作作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努力办出更高质量、更为公平、更有贡献、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职业教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萍乡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持。

    一、以党建引领树旗帜,聚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强化思想理论建设,加强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阐释。按照党中央、省委、市委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全面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阐释,着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在首位,科学制定《中共萍乡卫生职业学院委员会2023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召开学习会,创新中心组学习方式。面向全体党员、干部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全员培训、集中轮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政治上、在思想上、在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坚定政治立场,把牢政治方向,防范政治风险,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请示报告工作。巩固好常态化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每月至少组织教职工开展2次政治理论学习。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形成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研究成果。(责任部门:宣传部、党群工作科研教研处、各处室、各二级学院

      2.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学院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能力。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制定学院2023年度党建工作要点,紧扣“两个维护”根本任务,把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贯穿办学治校过程。坚决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严格执行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履行学院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责任,确保办学方向无偏差,高质量考核无扣分。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及时修订和完善党委会、院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议事决策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学院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能力,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举办党务干部培训班,规范党员教育管理,严格落实党建引领团建、“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和主题党日等制度,开展“党建+”活动,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充分融合。开展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支部第一批全校样板支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评选活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成效显著,便于推广的支部党建工作品牌。按要求完善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和萍乡市党建平台的相关信息,落实党员发展计划,提高新发展党员质量,加强对高层次人才、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做好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和教育管理,把更多优秀人才汇聚到党的队伍中来。(责任部门:党群工作部、宣传部、人事处各部门、各二级学院)

      3.统筹干部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新时代干部队伍。统筹抓好干部培养培训工作,加大队伍建设力度,贯彻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公开、公正、公平选拔任用干部,发现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干部,选优配强中层干部队伍,优化干部队伍梯次队伍结构,鲜明选人用人导向,杜绝选人用人方面的违规违纪行为。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培训工作提升学院干部队伍素质,树立优秀典型,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提高干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做实做细平时考核,规范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做好专项审核全覆盖工作抓实干部轮岗、平职交流工作,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和各项关爱激励措施,进一步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力求实效,让“老”工作焕发“新”活力,鼓励离退休干部为学校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不断提高老同志的获得感、幸福感。(责任部门:人事处、党群工作部、各部门、各二级学院)

      4.夯实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提升监督治理效能。认真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十五届省纪委三次全会部署和十三届市纪委三次全会,瞄准省、市纪委监委考核工作新要求,围绕学院事业发展大局,聚焦“三新一高”、紧盯“关键少数”,以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推进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抓住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牛鼻子”,落实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协助党委推行全面从严治党任务清单,完善责任体系、压实责任担当、深化责任落实。强化学院内部管理规范,加强日常监督和专项督查,强化对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等执行情况的监督,确保不发生个人或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动员部署工作,制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半年分析会,开展廉政风险点分析;做实整改“后半篇文章”,巡察、财务审计检查、“一把手”政治谈话等问题及时整改到位。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加强领导班子和下级党组织监督,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开展党内谈话,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大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行为的约束力度,从严从实加强对新选拔干部和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督促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完善监督体系,紧盯重点领域,将廉政要求融入工程建设、招标采购、选人用人、人事招聘、职称评审、招生就业等制度体系,深化违规收费、以权谋私、师德师风、学历继续教育、技能培训违规等行为的专项整治。大力推进廉洁校园建设,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实现廉洁校园建设全覆盖,弘扬廉洁文化,培育新时代廉洁文化。积极开展“作风建设提效年”活动,强化学院内部管理,大力弘扬“严实深细”优良作风,持续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问题,确保干部职工作风良好,工作纪律落实到位,杜绝师生中出现违规、违法犯罪行为、严重违反教育法规而受到省厅以上通报或批评处理,甚至受到刑事处罚的现象,力争在评比活动中获得优秀等次。坚持不懈净化修复政治生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对照市纪委市监委印发的《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负面清单”》,持续开展 “以案四说”“以案四改”警示教育,在严厉惩治、形成震慑的同时,扎牢制度笼子、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党性教育、提高思想觉悟,让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责任部门:监督检查室、党群工作部、办公室、人事处各部门、各二级学院)

      5.推进群团统战工作,凝心聚力画好团结进步的最大同心圆。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将统战工作纳入学院党组织重要议事日程。关心无党派、民主党派人士、青年教师群体,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召开2023年民主党派座谈会,打造“党外知识分子之家”,落实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深入开展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交友、谈心谈话活动,贯彻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推动统一战线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宣传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抓牢做实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举办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参与为主体的活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决抵御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在校园内传播宗教、发展信徒、设立宗教活动场所、举行宗教活动、立宗教组织。加强教代会、学代会、团代会建设,发挥工会、团委、学生工作处、学生会等优势,进一步强化教师和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人文关怀工作,引导广大师生凝聚“正能量”,奋进“新征程”。推进校务公开,健全完善工会小组,提高教职工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安排好“三八”妇女节、教师节、元旦等节假日期间的庆祝活动关心关爱教职工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和活跃教职工课余生活,提升教职工自身专业素养,促进个人成长,凝聚人心。加大对困难职工帮扶力度,看望生病住院的教职工、困难家庭,坚持走访慰问离退休人员,让更多职工找到归属感、认同感。(责任部门:党群工作部、团委、工会、宣传部、人事处学生工作处)

      6.切实加强风险防控,持续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发展大局。始终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不断强化“红线”意识,坚守“底线”思维,坚持把政治安全摆在首位,管理守护好意识形态阵地,建立健全意识形态领导机制,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科学制定2023年度意识形态工作方案,全面加强思想理论阵地、文化阵地、网络阵地课堂阵地等各类阵地管理,强化意识形态风险研判处置,加强与市委宣传部、网信办、公安局等部门的交流合作,确保学院不发生意识形态安全事件。坚持正确舆论方向,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哲学社会科学类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一会一报”制,不出现违规举办现象。强化风险隐患分析研判,及时关注广大青少年思想动态、发展诉求,加强对学院青年思想动态的常态化监测,强化“三微一端”等阵地管控,及时研判青年思想动态,加强舆情管控处置把握引导舆论热点的主动维护青年工作领域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力争不出现负面舆情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强化日常网络保障工作,定期对网络安全情况和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常态化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夯实2023年中高职新生军训工作2023年征兵工作,使毕业生积极应征入伍。全面落实制度建设“两个清单”,做实平安建设、安全稳定等年度考核的各项工作,积极落实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定2023年学平安建设工作要点,强化学院内部治安防控,做好平安建设主题宣传活动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巩固“四个百分之百”“四个一”建设成果,持续推进防溺水、防性侵、防欺凌、防暴力伤害、心理健康教育、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反电信网络诈骗和实验室安全等工作。定期开展校舍排查整改,校舍档案台账齐全,无安全隐患,杜绝发生校舍安全事件、校园安全责任事件和学院内部人员违法犯罪现象,确保平安校园建设考评优秀。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发展稳定,认真落实“乙类乙管”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构建“保健康、防重症”防线,保障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做好2023级新生入学体检、肺结核筛查和传染病预防宣讲等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推进学院法治建设,制定2023年学法治建设工作要点,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广泛开展“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做好禁毒宣传月等活动。形成工作合力,做好维护学校稳定工作,保障不发生不稳定事件,杜绝出现重大责任事故。 (责任部门:宣传部、安全保卫处、学生工作处、团委、图文信息管理中心、后勤保障处、各部门、各二级学院)

    二、以提质培优明主线,聚焦推进学院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体系

      7.优化人才培养方式,推动教育内涵发展。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努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培育时代英才,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力争入选“三全育人”典型学校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环境,持续推进实施职业教育提质优行动计划,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学院自身发展定位,优化学科和专业建设,制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设置标准,规范设置课程,办好优质专业,提高学科教师专业素养,建立联合育人长效机制,打造省级及以上精品在线课程,实现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取得阶段性成效,探索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努力建设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围绕我市“1+2+N”产业体系,聚焦产业升级、社会需求,制定学院《2023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德技并重,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优化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调整,提高职业技能实训课程占比,日常开放实验室,大力培养产业技术技能人才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加强实习过程规范管理,确保不出现实习违规行为,力争学生巩固率、毕业生合格率达98%以上,努力使学生毕业即就业,就业就上手,就业巩固率达80%以上,毕业生对口升学率达2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认可度达85%以上,推动学院教育办学质量提档提速深化“岗课赛证”,积极推进1+X证书试点项目,新增1-2个项目,全年开展项目总数10个左右,保证毕业生1+X证书通过率85%以上。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办好优质专业,提高学科教师专业素养,建立联合育人长效机制。加强学院综合考核、分类管理、分类评价的顶层设计,完善人才管理、评价、使用、引进、培养、服务机制,强化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培育-引进-稳定-激励”四位一体的人才队伍建设新机制。强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组织师生参加各层级的教学能力、教学技能比赛和技能竞赛,整合优化各类资源,激发师生的积极性,确保在省、市级比赛上名列前茅,力争在国赛上再次突破。组织做好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成果奖、重点课题、精品课、高水平专业群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承办学生技能竞赛、承办协会会议等的申报工作。组建校级在线课程资源库,健全医学相关专业标准化考试题库完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评选校级教学创新团队,努力打造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责任部门: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继续教育与培训中心、科研教研处、各二级学院)

      8.完善教育规划设计,加快校园设施建设。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三级“十四五”教育规划中的各项重点任务,做好迎接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见效。落实《萍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不断优化学校布局,推进实施年度建设项目,合理有序扩大学位供给,调整优化办学结构,加强教育重大问题专题研究。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力保在创文、创卫工作中不失分。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萍乡卫生职业学院校园网络投资建设项目》(即三网融合建设项目)的进程,加快智慧校园平台建设,构建网络教学研修共同体,提高依托信息化、数字化工具解决教育问题能,争取入选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加快推动公共卫生学科职业教育建设项目综合培训大楼工程建设,加强对外相关部门横向联系和沟通,增强工作效率,计划在2023年底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责任部门:工程建设办公室、规划财务处、办公室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后勤保障处、图文信息管理中心)

       9.抓好师德师风建设,重视教师队伍培养。做好第39个教师节系列庆祝活动,大力选树优秀教师典型,讲好学院师德故事,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激励广大教师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落实教职工准入查询制度和从业禁止制度,健全教师信用体系,强化师德考核监督,确保年度内无教师违反师德师风行为。持续落实学术不与师德失范的信息共享与处理联动机制,严肃查处师德违规问题,定期通报违规典型案例。加强学风研风建设,组织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做好“赣鄱名师名校长启航工程”申报和骨干教师、教坛新秀选拔培养推荐等工作,打造省级、市级“名师工作室”争取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重视中青年教师成长培养,选送优秀教师外出深造或开展合作研究,强化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组织2023年新入职教师参加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班并进行培训考核。加大新教师招聘力度,确保专任教师师生比达标,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快培养师资队伍开展教师见习、进修、下临床实践等工作,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做到教师年参训率100%。推进教师校企双向流动,推动学院教师创新团队“双师型”教师建设,持续开展高校教师资格证和“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探索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使学院“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60%以上,特聘兼职教师符合要求,并占专业总数50%以上努力打造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完善学院岗位设置和职称评聘管理。积极宣传推介教育工作的重大举措、经验做法,讲好卫职院教育故事,广泛开展推选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活动,弘扬教育正能量,至少在省级或国家级刊物媒体上宣传5次。加大教师表彰奖励和宣传力度,健全长期从教教师荣誉制度,关心关怀教师心理健康,落实教师减负举措,让广大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舒心从教。(责任部门:人事处、教务处、监督检查室、科研教研处、宣传部)

       10.提高教育经费管理水平,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积极争取中央、省转移支付和市级重点项目资金,进一步加强与卫健委、财政局、发改委、教育工委等相关主管部门的沟通,力争在2023年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渠道落实教育经费投入责任,做好市人大预算重点审查工作学院收费项目公示规范,确保出现乱收费现象。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优化绩效考核方案,完善财务信息管理制度,化办事流程,严守财经纪律,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杜绝设小金库、账外账,积极推进财务的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做好2023年江西省教育事业统计报表相关工作和项目推进工作,加强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的监管,合规合法、手续齐全、有序的进行项目建设并按规范使用资金,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制定学院2023年度政府采购计划建立健全学院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开展项目招投标工作和物品采购流程,做好各类资产报表、政府采购报表的上报工作,进一步规范资产的购置、使用、报废等流程。(责任部门:规划财务处、资产管理处、人事处、监督检查室、办公室)

    三、以内涵建设凝动力,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1.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根据省委和市委统一部署,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体要求,制定《萍乡卫生职业学院关于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高标准高要求开展好主题教育。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结合各学科专业知识,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专业课教育教学。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用好《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红色文化》,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系列教育活动。(责任部门:党群工作部、宣传部、教务处、科研教研处、各二级学院)

       12.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协同推进铸魂育人。深入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对思政课改革的工作要求,培养更多的德育骨干管理人员、思政课专任教师,严格按照1:350的比例配备专职思政课教师。推动“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模式纵深发展,有效落实到各门思政课程教学,打造专职思政课教师“金课”,建设德育特色课堂,每学期进行一次“晒课”,推动思政教师获得不少于4次市级或省级比赛奖励或课题立项,遴选一批思政教育案例。加强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争取在全省思政教师教学比赛实现奖项突破,全面提升“含金量”。积极对接省内外高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科研机构,不断拓宽学术交流途径,邀请专家、学者以及行业领域的优秀人才到学校进行学术交流与讲座,厚植学院的学术氛围,进一步提升学院在省内外的学术知名度及影响力。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争取与甘祖昌干部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作为我校思政队伍研修基地。持续推进“一线课堂”“大学生三下乡”等现场教学工作,对教学课件进行优化,打造一批实践教学原创资源。充分结合安源本地红色资源,深入探讨红医精神、积极推进红医班建设,突出红色文化主线,开展“四史”宣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三色”文化教育和“追寻红色足迹”“红色走读”“红色班级”创建活动。高质量建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心,推动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的建设,完善我院“校—院—班—寝”四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加强医校互动,与市二医院牵头成立全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心理联盟,邀请萍乡另外三所高校加盟。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入院爱岗教育、医德医风教育和医疗安全知识教育,教育学生发扬“求实、敬业、仁爱、奉献”精神,培育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医学人才。(责任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部、团委、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各二级学院)

      13.做实教材管理和阅读引导等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加强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智育水平,着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夯实学院课程教材、教辅材料管理,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管理规定探索打造校企合作双元合作开发的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切实发挥教材启智增慧、铸魂育人功能。强化体育、美育教育,严格落实体育、美育课程开设刚性需要,丰富校园劳动和社会实践形式,以文明校园创建为抓手,遴选一批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落实学生体质监测和卫生健康教育,持续做好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探索打造以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学生为中心、以协同教育理念为价值引领、以学校家庭社会资源整合为抓手的学生成长共同体。加强图书馆馆藏资源和阅读环境建设,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做好2023年第28届“4·23世界读书日”暨读书月系列活动依托读者协会,建立与读者沟通交流的平台,组织开展“全民阅读”“读者沙龙”“读书会”、专家讲座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师生阅读习惯,引领学习风尚,增强学院文化软实力,助推“三香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责任部门:人文社科学院、图书馆、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宣传部、团委、各二级学院)

      14.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关爱学生传递温暖深入推进“一站式”学生服务社区的建设工作。加强辅导员日常工作管理不断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组织开展省级、校级、兄弟院校交流学习等辅导员能力培训。修订辅导员考核管理办法建立辅导员以老带新传帮带机制。开展校级最美辅导员和最美大学生评选活动和校级辅导员能力比赛,推进名辅导员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修订学院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等系列资助评审方案,制定校内国家奖助学金评审方案,做到脱贫家庭学生“应助尽助,不落一人”,确保不出现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现象。(责任部门:学生工作处、规划财务处、各二级学院)

       15.抓牢抓实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用心用情服务学生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要求,推进学院营养健康餐厅创办,加大对食堂及各商超的检查力度,落实校级领导陪餐制和同餐制,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夯实食堂大宗食品采购制度,做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确保校园无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不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助力“健康萍乡”建设。健全南区雨污分流管道改造,争取将污水接入城镇污水管网,完善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建设,让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有效推进校园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计划在校园里建设能耗监测平台,从而更好的开展水电节能工作。做好环境整治、校园绿化、水电维修等日常后勤管理工作,对部分学生公寓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为学生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责任部门:后勤保障处学生工作处、办公室)

    四、以综合改革铸驱动,聚焦激发教育发展动力和活力,不断推进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

      16.深化教育改革打造学院发展新引擎。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学院权力下放,促进职能部门转变工作理念、作风和服务方式,规范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提升管理科学性,推动解决在机构设置、经费管理体制、教师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激发办学活力,调动一线教师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作用,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确保评价改革各项工作不断档、不止步。开展优秀案例征集、遴选,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紧盯人事招聘、职称评审、评先奖励等领域,从严做好“五唯”顽疾整改纠治。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化学生成长过程记录。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高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课后服务水平,推动智慧作业常态化应用打造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继续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运行与实施方案》的实施,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制度,优化目标链与标准链,督促智慧信息平台建设,按时提交诊改工作实施情况,参加省级及以上诊改相关培训会,邀请诊改专家召开专家讲座,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开展全校性线上混合式诊改知识学习并组织相应考试修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标准的量化指标达顺利完成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网上复核现场复核。按时完成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对核心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开展报告会,按时撰写质量年度报告。完善思政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智慧校园等专项规划,争取建设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持续做好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组织填写“项目一页纸计划”,对任务的实施进行过程管理,及时跟进各项目进度、收集佐证材料,对重点项目实行“月报制”,充分保障任务高质量建设实施。(责任部门:质量办、各部门、各二级学院)

      17.探索构建学院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健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体制机制。完善学院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持续优化专业结构,不断修订完善我院各专业的教学大纲,根据专业培育目标要求,加大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开展教育教学评估,组建完善校院班三级教学督导队伍。加快对年轻教师、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召开新进教师座谈会,交流或总结教学经验,不定期的进行随堂听课。积极推动学科融合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试验教学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改革、“质量工程”工程建立与治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长效机制、拓宽对外沟通领域等改革措施,并将PBL、CBL、TBL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力量培育。(责任部门:质量办、教务处、教育教学督导室、各部门、各二级学院)

      18.积极构建学院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恢复线下中外人文交流扩大教育对外合作“朋友圈”,推进教育行动高质量发展,寻求机遇发展,广开渠道引进留学生,创新理念,探索卫生职业教育与东盟国家交流和合作管理机制,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合作项目。统筹利用现有资源,依托“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努力争取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访学。(责任部门:科研教研处、宣传部、规划财务部、人事处、教务处、办公室、各二级学院)

    五、以服务地区为导向,聚焦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发挥助力“五区”建设的高校优势

       19.扎实推进招生就业创业工作根据学院控规扩域的总体要求及办学实际,科学制定2023年全日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制定《2023年招生章程》《2023年招生工作方案》《2023年单独招生工作方案》,优化专业结构调整,合理配置招生计划,规范招生行为,杜绝虚假招生、违规招生,切实维护公平公正招生秩序。加强考试机构队伍和能力建设,考察并建成标准化的单招考试阅卷系统,强化考试安全保障,科学周密部署,做好单招考试工作。加强青年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加大以赛选人育人工作力度,组织学生参加全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组织青年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系列赛事,积极参与“创青春”系列大赛,用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引领更多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以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为抓手,完善奖励激励机制,鼓励将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应用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整合各项资源,推动各类项目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育人工作,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指导,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提升就业指导管理服务水平,办好2023届毕业生春季校园招聘活动。完善就业和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建立“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探索见习、实习、就业、创业一体化教学体系,深度产教融合,持续深入开展访企拓展促就业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开展“扬帆计划”“千校万岗”等省级就业项目,持续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援助,每名教师团干部与3-5名低收入家庭毕业班学生结对,引导更多优秀毕业生留萍就业创业。力保毕业生就业率83%以上或不低于省平均就业率,对口就业率70%以上,本地就业率30%以上。(责任部门: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团委、规划财务处、各部门、各二级学院)

       20.着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积极落实“昭萍英才”引进政策,健全完善人才管理、评价、使用、引进、培养、服务机制,做牢稳定人才政策,全方位提高人才工作质量,保障年度内不发生人才流失现象。落实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赣鄱俊才支持计划·高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制定完善《校级课题管理办法》《专利工作管理办法》《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管理制度,结合学院办学特色优化调整学科方向,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确保考核年度内申报不少于8个省级课题或国家级课题。力争学院今年的工作成绩或典型经验做法得到省厅及以上通报、表彰、督查奖励等或得到省领导、国家部委领导肯定批示。培育一支教育科研创新团队,发挥医学专业优势,为社会民众提供健康知识宣教服务建设更多萍乡健康科普基地可行性。探索与地方合作,联合组建特色产业学院、产业创新联合体,高标准高质量打造特色专业群。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发挥高校科技园“孵化器”作用,实现科技服务“走园入企”,与企业开展协同攻关、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为我市建设创新人才聚集高地和科技创新中心作出积极贡献。深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使学院校企合作项目占开设专业30%以上,引进企业在学院建立学生学习基地2个以上,加强地方联系,探索适应学院专业发展的新型合作模式,为本地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助力企业发展,获企业好评积极融入赣湘边区发展合作,开展校际间的教学与学术交流,最终以不断提高考证通过率为目标,以提升动手操作能力为宗旨,以提高就业率为指标,培养社会需求的医药卫生类人才。(责任单位:人事处、科研教研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各二级学院

       21.压实全民终身学习工作,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规范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管理,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开展成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宣传推广工作,努力申报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完善终身教育学习平台,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做好学院满意度评价工作,推进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查找问题,认真整改问题。落实《萍乡卫生职业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方案》,强化理论调研、红色教育、实践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红色文化课题研究,深入挖掘我市红色文化,积极传承和弘扬安源精神。加强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自身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持续发挥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带动作用,加强红十字会应急救护专业技能培训,做好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工作。持续做好乡村振兴局定点帮扶工作,围绕“五四强信念”“七一感党恩”等主题,广泛开展“青年大学习”,组织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等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深入乡村开展理论宣讲、教育关爱、文化艺术、爱心医疗等服务活动,提升实践育人实效。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利用“第二课堂”搭建信息化工作平台,畅通学子与家乡团组织的沟通联系的制度化渠道,广泛组织学生在寒暑假回原籍开展社会实践,服务家乡建设发展,帮助大学生提升社会化技能。预计年底完成公共卫生学科职业教育建设项目,使学院可以承担更多的培训任务,为我市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培训条件健全生命科学馆、中医药文化传承、大学生健康成长中心、长者体验中心等一批科普教育基地和社会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完善健康养老研究中心、“好邻里”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乡村振兴康养中心,积极探索“课程融通”、城市社区养老和乡村养老新模式,为我市养老事业培养本土化人才,助力我市养老托育服务建设,提升百姓幸福感。(责任部门:继续教育与培训中心、团委、学生工作处、科研教研处、宣传部、规划财务处、办公室、工程建设办公室各二级学院)